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滚动 >> 
甘肃嘉峪关:变“等案上门”为“主动找案”探索多元解纷新模式

时间:2023-08-04 13:57:12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志锋 通讯员 李双红 马京梅


【资料图】

甘肃省嘉峪关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始终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以完善“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为抓手,主动克服矛盾纠纷化解社区多、法院多、中心少的“两头多、中间少”突出问题,将市矛盾纠纷综合调处服务中心进驻城区人民法院诉讼服务大厅并挂牌运行,方便群众只进一扇门的同时,变“等案上门”为“主动找案”,在法院立案前主动截留,最大限度实现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前端化解,蹚出了具有嘉峪关特色、符合嘉峪关市情实际的诉源治理、诉调对接、专群结合新路子,进一步夯实了主动创稳底板。

组建专业团队前端化解矛盾纠纷

嘉峪关市坚持把矛盾纠纷前端化解作为第一道过滤网,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重要作用,分别组建了三支由丰富实战经验退休家事法官和司法调解员牵头,组成两街道一郊区人民调解专家团队,增强基层人民调解力量。通过“以干代训”“跟班调解”等方式,提升基层人民调解专业化水平,以闭环管理工作机制推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引导群众就近就地反映问题、解决问题,努力把矛盾纠纷和风险隐患化解在基层,做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

嘉峪关市坚持以专业调解团队为依托,积极构筑资源整合、力量协同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阵地,加快推进调解资源融合,建立健全诉前引调机制。加强多调对接、联动联调,绘制矛盾纠纷集中接待、分级转办、现场化解、跟踪督办的“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解纷路线图。由市矛盾纠纷综合调处服务中心主导整合法院、人民调解(行业调解)、行政调解、仲裁调解等资源,以“中心吹哨、部门报到”模式,充分调动各方调解力量,通过矛盾纠纷综合调处服务中心实战化运行,实现多元调解无缝对接,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一方面通过缓解法院“案多人少”,司法资源紧张的困境,从而促使法院利用有限的司法资源,积极主动破解烂尾楼等历史遗留问题,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司法保障,另一方面实现矛盾纠纷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确保群众只进一扇门的同时,诉求得到及时反映、矛盾纠纷得到有效化解,将矛盾纠纷止于未诉,推动诉源治理走深走实。

完善制度机制推动中心实战运行

嘉峪关市建立完善“一站式”受理、分流、调处、考核等运行机制,配套制定工作规范和工作流程,全面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服务”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体系。实现队伍多元化、调解专业化、调处智能化、服务便捷化,真正构架起覆盖重点行业领域、融入基层社会治理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格局,形成全市调解资源同向发力、同频共振的解纷局面。

同时,严格落实日分析、日研判、日报告、周例会工作制度,严把受理登记、分流转办、统计汇总关键环节,聚焦运行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疑难复杂矛盾纠纷,针对施策、解决难题,每日例会研判,每周总结汇总,每月考核通报。

自中心入驻运行半月以来,共受理登记各类矛盾纠纷335件,转法院立案145件,中心承接190件,全部分流转办。其中行业单位接单99件占比52.1%,市级人民调解专家团队接单39件占比20.5%,街道(郊区)人民调解专家团队接单52件占比27.4%,调解成功率75.9%,且全部实现了司法确认。城区人民法院立案数量同比减少62.7%,街道(郊区)矛盾纠纷周调处数量同比增长32.5%,行业单位矛盾纠纷调处数量与同期相比增加87件,市级矛盾纠纷综合调处服务中心矛盾纠纷调处数量与同期相比增加24件,初步实现了街道(郊区)、行业单位、市级矛盾纠纷综合调处服务中心调解案件数量上升,人民法院诉讼案件数量下降的“三升一降”目标。

拓宽调处渠道充实基层调解力量

嘉峪关市针对运行过程中房产物业和金融借贷矛盾纠纷较多,且需要专业调解力量工作的实际,率先在房产服务中心、银保监局和街道(郊区)设立“仲裁工作室”,切实把仲裁调解打造成为高效、快捷、公正、权威解决矛盾纠纷的一支重要调处力量。

与此同时,为充分发挥心理服务在矛盾纠纷预防和化解中的积极作用,嘉峪关市牵头成立市级心理服务团队,通过优势互补共同做好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进行心理服务疏导和危机干预工作,在主动创稳框架下,为全市各部门各领域开展心理健康服务提供支持和指导,积极打造全省心理健康服务新标杆。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