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滚动 >> 
彩妆市场发展现状分析2023

时间:2023-04-10 15:16:04    来源:中研普华报告 百度

受色彩流行趋势以及技术创新的推动, 全球彩妆市场继续保持上升势头。全球彩妆市场正在健康持续发展,没有任何减速的迹象。其中积极的因素包括技术创新、较高的产品价位、抗衰老功效、时尚以及迎合色彩流行趋势等。


(资料图片)

彩妆产品主要指用于脸部、眼部、唇部的美容化妆品,其主要作用是利用色彩变化,赋予皮肤色彩,修整肤色或加强眼、鼻部位的阴影,以增加立体感,从而使之更具魅力。同时,也可用于遮盖雀斑、伤痕、痣之类的皮肤缺陷。彩妆产品可分为面部彩妆、眼部彩妆、眉部彩妆、唇部彩妆、指甲彩妆和卸妆产品等。

彩妆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随着大众消费观念以及审美观念的升级和改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注重自己的外在形象,彩妆渐渐变得越来越重要,消费者开始追求“时尚”与“个性”,2022年我国彩妆市场规模达到715.95亿元,同比增长9.05%。

中国彩妆行业企业竞争激烈,不仅有本土企业之间的竞争,还有来自国际大企业的竞争。随着国内彩妆品牌崛起,我国彩妆行业集中度较高。

高端彩妆被MAC、BOBBI BROWN、资生堂、安娜苏等外资大牌牢牢抓着;大众领域又以美宝莲等外资品牌为龙头;本土品牌在销售上来说仍与外资有一定差距。不过,本土品牌近年在彩妆市场也正悄然崛起,玛思红、卡姿兰等品牌利用渠道优势已在化妆品专营店、三四线市场打下很好的基础,毛戈平等又在专业领域有不错的成绩,目前也有风投资金的注入。2021年,中国彩妆市场品牌市占率最高的是花西子,市占率为6.8%,排名第二的是完美日记,市占率为6.4%。由此可见,国产品牌在中国彩妆市场越来越得到重视,这些本土品牌肯定会对整个彩妆市场格局产生一定影响。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2023-2028年彩妆市场发展现状分析及供需格局预测报告》分析:

高端彩妆增长迅猛,大众彩妆发展受限。分高端/大众品牌来看,大众彩妆从长期占主导地位, 到与高端彩妆平分秋色。但凭借强大的品牌力、资金链、营销能力,高端彩妆增速高于大众 彩妆,2015年后增长迅猛,结合品牌来看,迪奥、圣罗兰、阿玛尼、魅可、兰蔻等高端品 牌市占率均有明显提升。虽然新锐国货在大众市场崛起,但由于部分品牌口碑下降(尤其是 韩妆)、线下渠道受到电商冲击、品牌印象固化、审美逐渐落后等原因,大众彩妆增长受限, 包括美宝莲、巴黎欧莱雅、梦妆等在内的大众品牌市占率均呈现下降趋势。

分析指出,彩妆赛道增速快、空间大,渠道变迁已驱动行业格局重塑,竞争格局优化,龙头地位相对稳固。对比四类不同成长路径品牌,专业化彩妆具备引领审美能力、创始人稀缺性、加持流量潜能。

在需求端,中国消费市场在分层下实现消费升级,中产扩容,年轻消费群体和小镇青年逐步成为消费主力;在政策端,关税、消费税和增值税下调,跨境电商和上海自贸区等提高了市场活跃度;在供给端,渠道和媒介变迁、产业链生态繁荣。其中线上渠道美妆销售持续高增,占比提升,同时渠道更加多元丰富,抖音等兼具渠道和营销双重阵地的平台出现。

彩妆产品行业发展趋势

相比于护肤品,彩妆或更快完成“国产替代”。过去十年是我国彩妆市场发展的黄金十年,而国际品牌依靠其先进的理论和经验率先抢占中国市场。

目前,我国已经不缺乏优秀的产品和运营能力,在国潮兴起的大背景下,国产品牌势必逐渐夺回市场份额。相比于护肤品类国际品牌大单品历经多年经久不衰,彩妆品类由于产品功效差别较小,大单品无法跨越时间,具有较高时尚属性,用户粘性较低。因此中国公司可依托自身实力和对时尚的抓取能力产生爆品和孕育新品牌。

化妆品企业的营销模式从以前单一的依赖于电视、时尚杂志、报刊等传统媒体逐渐发展为线上线下全渠道的营销网络矩阵。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化妆品企业开始选择在微博、微信公众号、小红书、抖音、知乎等新兴媒体上凭借KOL种草、公众号文章、直播、短视频等各类方式进行产品内容营销推广。

随着市场彩妆的大热带动了包括卸妆水在内的所有彩妆相关品类,由此可见,随着消费者彩妆意识的不断加强,彩妆将会与护肤二分天下。随着泛90后的主体化,整个化妆品消费市场将会变得更加时尚化、多元化,彩妆消费市场的潜力巨大。特别随着80、90后消费习惯的改变电商平台效益将进一步得到释放。

想要了解更多彩妆行业详情分析,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研究报告《2023-2028年彩妆市场发展现状分析及供需格局预测报告》。报告在总结中国彩妆行业发展历程的基础上,结合新时期的各方面因素,对中国彩妆行业的发展趋势给予了细致和审慎的预测论证。报告资料详实,图表丰富,既有深入的分析,又有直观的比较,为彩妆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洞察先机,能准确及时的针对自身环境调整经营策略。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